Phone

781-863-0066

Email

ancientpathhealth@gmail.com

Opening Hours

Appointment Only

Showing: 1 - 1 of 1 RESULTS
diet

均衡飲食要調和五味

傳統中醫認為,食物的滋味可對應五行原理而劃分為五味。食物中的五味,酸屬木,苦屬火,甘屬土,辛屬金,鹹屬水。五味與人體健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;食物的滋味不同,其作用也不同。在日常飲食中,如果五味調配得當,可增進健康、延年益壽。相對的,飲食中五味失衡會嚴重影響到身體健康。

五味之中,辛、甘屬陽,酸、苦、鹹屬陰。五味的特性略述如下:

1.酸味

中醫認為酸味入肝,有收斂、固澀等作用,可用於虛汗、泄瀉、尿頻、滑精等病。「酸甘化陰」,與甘味食品合用,能滋陰潤燥。適當吃酸食還可促進食慾,並增強肝臟功能和提高鈣、磷的吸收。

因酸味收澀,邪實者勿用。酸味屬木,故脾胃有病者宜少食。多食酸味會引起筋脈攣縮,故慢性疼痛者宜少食。

2.苦味

中醫認為苦味入心,能瀉、能燥、能堅。苦味能瀉包括了通瀉、降瀉、清瀉三面,苦味能燥是指苦味的燥濕功能,苦味能堅即其滋陰清虛火的功能。

當人體內有熱有火,用苦味可以堅陰;無熱無火時,用苦味則因其苦燥而易傷陰津。多食苦味則損傷脾胃陽氣,會引起腹瀉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
3.甘味

中醫認為甘味入脾,能補、能和、能緩;具有補充熱量、調理虛損性疾病、調和脾胃、消除肌肉疲勞、止痛等作用。

甘味是人體熱量主要來源,但過食甜膩之品,會壅塞、滯氣,使人滿悶不適。由於甜味性多膩滯,容易助濕並有礙脾的運化,故脾虛濕盛而見中滿者,不要過用甘味食品。過於甜膩飲食不僅使血糖升高、膽固醇增加、使人發胖,甚至會誘發心血管疾病,並且還可引起鈣及維生素B1的不足。

4.辛味

中醫認為辛入肺,有發表、宣散、行氣、活血等作用,適用於表證及氣血阻滯等病證。辛味可以袪風散寒、解表,可用於感冒惡寒、發熱、鼻塞流涕、咳嗽的情況。辛味可以刺激胃腸蠕動,增加消化液的分泌,可用於肝胃氣滯、飲食不香的情況。辛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之代謝,可用於各種氣血阻滯的疼痛。

辛味因其辛散燥烈,易散氣耗津傷陰,氣虛津虧、表虛多汗者不宜食用。

5. 鹹味

中醫認為鹹味入腎,可補填腎陰、滋陰潛陽。鹹味能化痰軟堅散結,可用於痰瘀互結引起的病證,如痞塊、瘰癧(頸淋巴結核)、癭瘤(甲狀腺腫)等病證。鹹味能軟堅潤下,可用於陰虛腸燥所致之便秘。鹹味還可入血而起到涼血的作用,有平衡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及調節鈉鉀代謝的作用。

味過鹹可致氣血凝滯,可傷肌,使皮膚變黑、粗糙,故血病者忌鹹。吃得過鹹還可傷腎,造成頭暈、耳鳴、精神疲乏及高血壓,還會加重心、腎疾病。

《黃帝內經‧生氣通天論篇第三》中有一段對於五味的論述:「陰之所生,本在五味;陰之五官,傷在五味。是故味過於酸,肝氣以津,脾氣乃絕;味過於鹹,大骨氣勞,短肌,心氣抑;味過於甘,心氣喘滿,色黑,腎氣不衡;味過於苦,脾氣不濡,胃氣乃厚;味過於辛,筋脈沮弛,精神乃央;是故謹和五味,骨正筋柔,氣血以流,腠理以密,如是則骨氣以精,謹道如法,長有天命。」

這段《黃帝內經》論述了陰精由五味化生而藏於五臟。若太過偏嗜五味,則會傷害五臟。五味根據其不同特性而傷害不同的臟腑及身體部位。

過食酸味,會使肝氣淫溢而亢盛,從而導致脾氣的衰竭;

過食鹹味,會使骨髓損傷,肌肉短縮,心氣抑鬱;

過食甜味,會使心氣滿悶,氣逆作喘,顏面發黑,腎氣失於平衡;

過食苦味,會使脾氣過燥而不濡潤,從而使胃氣塞滯;

過食辛味,會使筋脈敗壞,發生弛縱,精神受損。

所以我們不能偏食,只挑自己覺得好吃的吃。我們一定要根據需要而合理地調配飲食,謹慎地調和五味,以使骨髓強健,筋脈柔和,氣血通暢,腠理緻密;筋骨氣血肌脈臟腑都精實強盛了,身體自然維持良好機能。所以重視五味調和的養生之道,並且加以實行,就會使人青春健康、延年益壽。… Read More